规则制度

规则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则制度 > 正文

系 统 运 维 管 理

发布日期:2012-12-07 点击:

一、环境管理

1、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2、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员,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

3、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

4、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性管理,包括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立即交还应该办公室钥匙和不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等。

二、资产管理

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员或责任部门,并规范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行为。

编制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

三、介质管理

1、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并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

2、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过程进行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

3、对需要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首先清除其中的敏感数据,防止信息的非法泄漏

4、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

四、设备管理

1、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

2、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3、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按操作规程实现关键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的启动/停止、加电/断电等操作;

4、确保信息处理设备必须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

五、网络安全管理

1、指定人员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处理工作;

2、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

3、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升级版本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前对现有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4、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及时的修补;

5、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定期备份。

六、系统安全管理

1、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

2、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略;

3、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

4、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系统补丁前,首先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并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后,方可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

5、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策略、安全配置、日志管理和日常操作流程等方面作出规定;

6、依据操作手册对系统进行维护,详细记录操作日志,包括重要的日常操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严禁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7、定期对运行日志和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七、恶意代码防范管理

1、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进行病毒检查;

2、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

3、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作出明确规定。

八、变更管理

1、确认系统中要发生的重要变更,并制定相应的变更方案;

2、系统发生重要变更前,向主管领导申请,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并在实施后向相关人员通告。

九、备份与恢复管理

1、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

2、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

3、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策略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频率和数据离站运输方法。

十、安全事件处置

1、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情况下用户均不尝试验证弱点;

2、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

3、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方法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本系统计算机安全事件进行等级划分;

4、记录并保存所有报告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分析事件原因,监督事态发展,采取措施避免安全事件发生。

十一、应急预案管理

1、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包括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

2、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的培训至少每年举办一次